首页 资讯 正文

潮评丨“全球一半AI人才是中国人”,秘诀是“投资于人”

体育正文 205 0

潮评丨“全球一半AI人才是中国人”,秘诀是“投资于人”

潮评丨“全球一半AI人才是中国人”,秘诀是“投资于人”

潮新闻 特约(tèyuē)评论员 佘宗明 21世纪什么最贵?人才(réncái)。 AI时代来自哪里(nǎlǐ)的AI人才最多?中国。 前不久,英伟达CEO黄仁勋就说,“中国(zhōngguó)做得太棒了,全球(quánqiú)50%的AI研究人员是中国人,你(nǐ)无法阻碍他们,无法阻止他们推进AI发展。” 虽然全球AI人才里华人(huárén)能否占到1/2,仍需统计学数据支撑(zhīchēng),但华人在全球AI圈内存在感十足,却是不争事实。 谓予不信(wèiyúbùxìn),可看数据: 斯坦福大学发布的《2023年(nián)人工智能指数报告(bàogào)》显示,全球顶尖AI研究人员中,中国籍专家的比例高达(gāodá)47%,远超美国的18%和欧盟的11%。 2024年4月,美国智库Macro Polo也(yě)发布报告显示(xiǎnshì),美国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中,华人(huárén)占比高达75%,且比例仍在持续增长。 今年1月,《南华早报(nánhuázǎobào)》报道,2024年中国顶尖科技人才数量超32000人,首次超过美国的31000多人,成为(chéngwéi)全球拥有最高层次(céngcì)科技人才最多的国家。 OpenAI华人员工总数(zǒngshù)超60人,占研发团队(tuánduì)比例约25%,ChatGPT关键技术贡献者中至少有9名华人,马斯克的xAI核心成员中华人占比也很(hěn)高。 问题来了:为什么这么多AI人才(réncái)都是中国人?进一步追问(zhuīwèn),为什么中国能成为AI人才的超级蓄水池? 答案或许就(jiù)藏在那四个字当中:投资于人。 中国的高等教育更显普惠,体现出了明显的“投资于人”倾向。偏低的学费(xuéfèi)标准和多元(duōyuán)的助学金补助,将上大学的经济门槛拉(lā)至极低。这是培养大规模、高素质技术工程人才的基础性前提。 2017年,国家层面提出“新工科”理念;2018年,教育部印发《高等学校(gāoděngxuéxiào)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》,提出到2020年建设成(chéng)100个“AI+X”复合(fùhé)特色(tèsè)专业;2019年,教育部又增设了“人工智能”本科专业,成了AI学科体系化建设的里程碑式节点……前瞻性布局和先行部署,为(wèi)规模化AI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。 清华(qīnghuá)、北大、浙大三所高校(gāoxiào),就都跻身2022年世界顶尖AI研究机构25强。 到头来,庞大的接受(jiēshòu)高等教育(gāoděngjiàoyù)人口基数(rénkǒujīshù)+长期的STEM(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数学)教育沉淀,为“人才红利”变成“工程师红利”提供了支撑。 《人民日报》去年4月的报道中(zhōng)就提到,中国每年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数学(shùxué)专业(STEM)毕业生的数量超500万,全球(quánqiú)领先,“人才资源总量、科技人力资源、研发(yánfā)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,这些有力支撑了科技创新、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。” 如果说教育体系建造了超大的人才“反应堆”,那政策支持就是“加速器”,产业需要则是“强引擎”。都知道,中国是全球产业门类(ménlèi)(ménlèi)最(zuì)齐全的制造业大国,这些产业门类对应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与海量的数据沉淀。应用场景广、落地空间大,正是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前置条件,也(yě)是中国AI领域活力四射(sìshè)的重要依托。 广阔的产业练兵场(liànbīngchǎng)支撑了众多AI应用的发展,吸引了大量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布局AI,最终(zuìzhōng)又为AI人才提供了孵化地与练武场。 无论是国内BAT和华为搭建的开源社区,还是(háishì)DeepSeek以“应届生+博四博五实习生+毕业不久的年轻人”为主的核心团队,都反映了企业在提供创新环境与实践场地(chǎngdì)上的价值。而产学研一体化又(yòu)将科研教学跟产业需求串了起来,非但厚植了创新生态(shēngtài),也打通了AI人才从学到(xuédào)用的闭环链路。 “你在三四月做的事,在八九月自有答案。”从根本上讲,中国AI人才(réncái)储备规模在全球居首,也是耕耘(gēngyún)播种后结出的硕果。科技战(zhàn)的本质就是人才战。AI人才积累(jīlěi)的厚度,托起了中国AI产业的竞争力。 但也要看到两点:从AI人才(réncái)分布(fēnbù)看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AI人才输出国,却不是最大的AI人才流入地(liúrùdì);从教育(jiàoyù)特点看,美国教育模式侧重于个性(xìng)化教育与发散性思维培养,中国教育体系则更擅长标准化培养,二者分别被认为更适合做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、培养工程师人才。 怎样用强磁场吸引那些“东南飞”的AI人才回来,怎么培养(péiyǎng)(péiyǎng)梁文锋、王兴兴(wángxīngxīng)这类能做底层创新的人才,是摆在我们(wǒmen)面前的问题。接下来,我们该如何培养跟留住更多AI人才,确实需要深谋远虑、通盘考量,但毫无疑问,在我们奔徙于(yú)未来之途时,“全球一半AI人才是华人”已经将启示录写在了我们掌心(zhǎngxīn)——更多地“投资于人”,方能更好地“收获于人”。
潮评丨“全球一半AI人才是中国人”,秘诀是“投资于人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